引用的词语和句子
引用词语
引用
拼音:yǐn Yong
解释:
(1) 使用别人已经说过的话(包括书面材料)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
(2) 任用;援引(人)。
造句:
他引用圣经来支持自己的信念。
评论家引用作者的原文将他的评论写得极长。
计算机程序中的变量引用存储单元。
它命名了所有样式,因此您可以在其它文件中引用它们。
这里根本不存在任何对消息头部分的引用!
援用
近义词:引用
造句:
当查询引用的表位于另一个数据库中时,无法升级查询。
南日岛原本居民的特色,就是生产海带与紫菜,当第一批鲍鱼苗进岛以后,当地居民便引用海带与紫菜喂养鲍鱼。
引用句子
表示引用的句子
两个人交谈,一个人可以洗耳恭听。但是,三个人则无法互谈这人世最严厉的事。而应深究的事。——爱默生
对人不敬重,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敬重。——惠特曼
一个人的真正宏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熟悉到自己的渺小。——易卜生
要使别人喜爱你,首先你得转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宠爱的感觉了。——爱默生
正用(正引)
例子:
在小说中,安公子的父亲因为两次河堤决口,被责问不善治理而革职查办,在山阳县收监。安公子救父心切,不顾从未出过远门,一改平日女孩子般的百依百顺,决意要身带数千两银子跋山涉水三千里去山阳县营救父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荣华富贵不能使他受到诱惑,贫贱困苦不能使他动摇,权势强暴不能使他屈服。”“九牛拉不转”是引用俗语。两处引用都是说明安公子此时的性格格外倔强,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人都不能改变他营救父亲的决心,和所引用的原句的意思一致,所以是正面引用。这里没有指明出处,是暗引。
“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这句俗语的意思是:“阎王下命令叫你三更死,叫勾魂鬼勾你的魂,谁也没办法叫你活到五更。”这句俗语在这里是正面引用,作者借鬼判之口说出来,将阴间的铁面无私和阳间封建政治制度下的瞻情顾意、徇私舞弊、黑暗腐败作了鲜明的对比。它表达了作者说这段话的目的,即是要狠狠地鞭挞阳间的封建政权。这是正引,也是明引。
《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抠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这段文字有三处引用。第一处是作者引用陆九渊的《陆象山语录》中“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第二处是引用陆九渊的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第三处是“读书不求甚解”,作者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引用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一语。作者对前面所引用的句子和诗句是表示肯定的,它们和本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一致,都是说读书不必太死心眼,一个问题没弄懂,不必总是钻在这个问题中,非得弄明白不可,有时候问题没弄明白,时间却耽误了,所以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暂放过去,等以后再慢慢地去弄清楚。这就是正引的手法。作者为了不引起读者的误解,对“不求甚解”反复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