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词的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词牌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因此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人们也将其称为词调。词与调,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押韵
写词可以采用平韵格、仄韵格或平仄韵转换格。
平韵格: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平声押韵的称平韵格。小令、中调、长调中都有平韵格。例如,《十六字令》、《浪淘沙》、《浣溪沙》、《临江仙》等。
仄韵格: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仄声押韵的称仄韵格。小令、中调、长调中都有仄韵格。例如,《如梦令》、《生查子》、《卜算子》、《忆秦娥》等。
平仄韵转换格:一首词前面押平韵,后面押仄韵,或者前面押仄韵,后面押平韵,平仄韵相互转换,称为平仄韵转换格。例如,《南乡子》、《清平乐》等。
结构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阙(片)以上的。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阙(片)象对联一样相对)。
句式
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领字出现在中长调中,如果不能准确定位领字,那填的词一定是不合要求的。
对仗
绝大部分词不要求对仗,不要求对仗的地方可对可不对,但少量的词有些地方是要求对仗的。要求对仗的地方必须对仗。例如,《踏莎行》、《鹊桥仙》每阕的首二句;《满江红》中间的七言句。
其他格式
在写词语的格式时,可以采用单字词语、双字词语和三字以上词语的格式,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在词语前后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如顿号、顿号、句号等,以增加词语的艺术效果。
总结:
写词的格式主要包括词牌、押韵、结构、句式、对仗和其他格式(如词语的标点符号使用)。每个词牌都有其特定的格式和押韵规则,词人需要遵循这些规则来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