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刘备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的背景下。诸葛亮为了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只身过江,与东吴群臣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舌战。以下是一些精彩的句段:
张昭的质疑
张昭首先发难,质疑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认为刘备在得到诸葛亮后反而败退,质疑诸葛亮的能力。
张昭:“刘豫州未得先生时,尚能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反而弃家抛戈,望风逃窜,几无容身之地,为何反不如初也?”
孔明的反驳
诸葛亮以大鹏自比,形容其志向远大,反驳张昭的质疑。
诸葛亮:“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
孔明的比喻
诸葛亮用治病比喻治国,说明刘备集团虽然暂时失败,但仍有复兴的希望。
诸葛亮:“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忄享、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用兵,未必过此。”
孔明的激将
诸葛亮激怒孙权,强调国家大计需要靠有主谋的人,而非夸辩之徒。
诸葛亮:“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孔明的自信
诸葛亮自信地表示,面对曹操的大军,刘备集团丝毫不惧,全军上下视死如归。
诸葛亮:“面对百万曹军,刘豫州丝毫不惧,全军上下视死如归,浴血奋战。”
孔明的总结
诸葛亮最后总结,指出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天险,投降曹操是愚蠢的行为。
诸葛亮:“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天险,有人竟还劝主投降,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这些句段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辩才,最终成功说服了孙权,使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