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孝道的文言文主要见于《论语》,其中一些著名的论述包括:
有子说: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孔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孔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孝者,善事父母之谓也。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也。故父母者,人之本也;孝者,行之始也。孝者,事亲以敬。敬者,不违其志,不犯其恶。孝者,养亲以礼。礼者,敬亲之道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礼之用,和为贵。和者,无违也。故孝子之事亲,必和顺以敬,必亲爱以礼。孝者,教亲以善。善者,正己以正人也。子曰:‘教之孝悌,所以敬长也;教之慈爱,所以敬亲也。’夫教亲以善,所以报亲之恩也。故孝子之事亲,必教之孝悌,必教之慈爱。孝者,事亲以诚。诚者,不欺心也。子曰:‘父母之命,婚姻之礼,不敢辞也。’夫诚,所以事亲也。故孝子之事亲,必诚必敬,必信必爱。孝者,事亲以孝。孝者,善事父母之谓也。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夫孝子之事亲,必知其喜,必知其惧,必知其欲,必知其恶。”
孔子曰:
“夫孝者,所以事亲也;敬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教幼也。此三者,天下之达道也。孝者,人之本也;敬者,行之始也;慈者,教之始也。三者,并行而不悖,然后可以为孝。”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些论述体现了孔子对孝道的重视,他认为孝道不仅是家庭伦理的基础,也是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的根本。孔子强调孝子应当尊敬父母,和颜悦色,关心父母身心健康,并且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遗志和事业。
建议:
学习孝道不仅是为了家庭和睦,更是为了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孔子的孝道思想中汲取智慧,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都要以尊敬、关爱和诚实的态度对待他人,尤其是对待长辈和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