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唐·孟郊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别老母》- 清·黄仲则
```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十五》- 宋·王安石
```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
《一饭之恩》- 古·韩信
```
信少贫,不能自食,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
一日,信于城下钓鱼,有诸母漂,其中一漂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左右问其故,信曰:“吾昔饥困,漂母哀我而饭我,此恩厚于泰山,吾岂敢忘。感恩者,人之大德,吾以千金酬一饭之恩,亦不足以报也。”
```
《衔环结草》- 古·杨宝
```
杨宝者,性慈爱。年九岁,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怜之,怀而归家,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
一夕,宝三更读书,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及宝子震、孙秉、曾孙赐、玄孙彪,四世三公,德业相继。
```
《伯牙碎琴谢子期》- 古·伯牙
```
伯牙者,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二人遂为知音,约期再会。然子期死,伯牙闻之,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诗经·大雅·抑》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离骚》- 屈原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鹧鸪天》- 晏几道
```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
这些古文表达了感恩之情,涵盖了父母、恩人、朋友等多种人际关系,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感恩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