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初次登场
摘抄:“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赏析:这段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孙悟空桀骜不驯、不拘小节的形象。通过“尖嘴缩腮,金睛火眼”表现出他超凡的本领,而“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则显示了他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和狂野的心性。寥寥数语,却全面展现了孙悟空的能力、性格和形象,堪称经典。
三藏法师的坚定决心
摘抄:“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
赏析:此处描写了众僧在讨论西天取经的艰难,每个人的猜测都体现了前路的艰险。而三藏法师的“钳口不言”,与众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他的与众不同和深思熟虑。这是作者为了突出主角所加的铺垫,也设置了一个考验,看三藏如何在新的环境中赢得尊重。
孙悟空的机智
摘抄:“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打扮,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神果退。”
赏析:这段话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和聪明。他通过巧妙的计策,让众神退去,自己独自享受桃子的美味。这种机智和聪明不仅展示了他的个性,也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
孙悟空与赤脚大仙的对话
摘抄:“那赤脚大仙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大圣道:‘老道不知。玉帝应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大仙是个正大光明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
赏析:这段对话通过孙悟空的机智和赤脚大仙的正直,展示了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孙悟空通过巧妙的谎言,成功骗过了赤脚大仙,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种机智不仅体现了他的个性,也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增添了趣味。
孙悟空的英勇善战
摘抄:“大圣行时,忽见有无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下撒了一泡猴尿。”
赏析:这段话描写了孙悟空在到达天庭尽头时,自信满满地留下记号,展示了他自以为是和淘气可爱的本性。通过“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的自信和霸气,也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
这些摘抄和赏析不仅展示了《西游记》中经典场景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叙述,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这部伟大作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