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鸟的天堂写作背景?

59

《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 1933年创作的散文。以下是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

1933年,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但文学界却呈现出一定的繁荣景象。巴金作为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情感需求。《鸟的天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虽然主要描绘了自然之美和生命之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个人经历:

巴金在创作《鸟的天堂》时,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他热爱自然,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据史料记载,巴金在游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天马河上的大榕树时,被那里的自然景观和鸟类生态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创作这篇散文的冲动。这次游览经历不仅为巴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激发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游历经历:

1933年4月,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陈洪有北上进行教育考察,5月底经过上海时约同巴金一起回新会。当时,巴金还不满30岁,已是著名作家。他南下广东,“到另一些未曾有过我的脚迹的地方去”(巴金语),并看看一班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朋友。5月31日,巴金同陈洪有一起到西江乡村师范学校,先在学校住了3天,随后就到新会县城近郊的天禄、天马、茶坑等乡村游访了3天,后在新会坐当时新宁铁路的火车到台山公益住了一晚,6月7日傍晚回到西江师范学校参加座谈会,9日当晚离校返穗,在那里逗留了10天。巴金与小鸟天堂结缘可说是天作之合。他游访新会天禄、天马、茶坑三个乡时,由于陈洪有校长校务繁忙,他嘱咐天禄人叶渠均,天马人陈毓就,茶坑人梁朝令三位同学兼同事陪巴金游三乡。此时,正值南国水乡的初夏。一个傍晚,在天马乡务本小学(现在近天马村委的祖祠堂“务本堂”)吃过晚饭,陈毓就邀请巴金划船绕游“雀墩”。像巴金文中所说的那样,当晚并见不到鸟,让他有点失望。第二天早晨去“有山有塔”的地方(指茶坑乡,山是“凤山”,塔是“熊子塔”),找梁朝令一起探访梁启超旧居,此时再经过“雀墩”,令他惊喜地见到漫天飞舞的小鸟,心情雀跃,停船观赏鸟飞鸟落,出入于大榕树之中,让他久久不愿离去。巴金回到上海后,怀着这种心情写成了《鸟的天堂》这篇优美的散文,记述了这段愉快的旅程。

社会影响:

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文学》季刊(1933年8月1日第一卷第2号)上。由于当时处于动荡的年代,名家笔下描述的这一方乐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向往。

综上所述,《鸟的天堂》的写作背景涉及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创作动机、艺术风格以及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