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赋予人的禀赋叫做性,遵循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白马篇》(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古今贤文劝学篇》(韩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省世格言》: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稼说送张琥》(苏轼):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孟子·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桓宽《盐铁论?地广》: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论语·子罕》: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屈原《离骚》: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郑燮《题画·竹石》: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周易·乾·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左传·昭公元年》:
临患不忘国,忠也。
《墨子·修身》:
志不强者智不达。
《荀子者,以有礼也。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些名言涵盖了《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以及《白马篇》、《古今贤文劝学篇》等文学作品,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