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这一观点最早出自《孟子》,具体表述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孟子的这一观点在《孟子·告子上》中也有详细阐述。他用水作比喻:“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认为,人性之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自然而然的现象。
此外,《三字经》开篇的四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传递了人性本善的朴素哲理,这句话传颂千年,成为了每个人启蒙教育的必读书目。
综上所述,“人性本善”这一观点的原文出自《孟子》,具体表述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