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的三个典故包括:
退避三舍
在城濮之战中,晋文公为了实现他流亡楚国时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一舍等于三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清明寒食
晋文公在流亡期间,曾受到介子推的救助,割肉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忘记了介子推的功绩,介子推隐居绵山。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在其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称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文公逐麋
晋文公即位后,有一次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农夫老古。老古用脚指路说:“往那边去了。”晋文公感到困惑,询问原因。老古解释道:“虎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靠近人类,所以才被人猎到;鱼鳖因为离开深水,才被人捉住;诸侯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才会亡国。”晋文公听后有所悟。
这些典故不仅展示了晋文公的智慧和仁德,也体现了他对诺言的坚守和对忠臣的尊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