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鞠躬尽瘁

5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于《后出师表》,是关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历史故事

诸葛亮与刘备的托孤

刘备在公元223年去世前,拉着诸葛亮的手,希望诸葛亮能够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如果刘禅无法胜任,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听后,表示将忠心耿耿地辅佐刘禅,直到死为止。

《后出师表》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承担起辅助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他在公元228年冬天准备北伐时,给刘禅写了篇名为《后出师表》的呈文。在文章的结尾,诸葛亮写道:“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句话表达了他要忠诚谨慎地拿出全部力量,一直到死为止的决心。

六次北伐

为了实现刘备生前的遗愿,诸葛亮先后六次率领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尽管由于双方力量悬殊,未能彻底取胜,但诸葛亮并没有因为目的难以达到而灰心丧气,他不断进攻,最后病死在军营之中。

诸葛亮的贡献与影响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不仅帮助刘禅稳定了蜀国内政,还通过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等军事行动,增强了蜀国的实力。他还注重选拔人才,赏罚分明,虚心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严格要求各级官吏,树立了廉洁奉公的风气。诸葛亮的一生,充分体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被后世尊崇为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成语的意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后来成为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代表,激励了无数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