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这个成语出自《晋书·谢玄传》,讲述的是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因为恐惧而将风声和鹤叫声都误认为是追兵的声音,把草和树木都当作敌人的兵将。
具体来说:
成语含义
风声鹤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草木皆兵:把草和树木都当做了敌人的兵将。
成语出处
出自《晋书·谢玄传》。
历史典故
发生在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在寿阳城看到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看到草木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成语用法
在句中一般充当谓语、定语、补语。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或恐惧时的心理状态,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