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国志》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韩愈》
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
《柳宗元》
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卢照邻》
虽有群书万卷,不及囊中一钱。
《宋真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王安石》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水浒传》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小窗幽记·集醒篇》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天可度·恶诈人也》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古艳歌》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增广贤文》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说苑·政理》
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尚书》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
《吕氏春秋》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诗经》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道德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晋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左传》
多行不义必自毙。
《罗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吕氏春秋》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国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北齐书》
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些书籍包含了丰富的古代警示格言,涵盖了为政、修身、学习、哲理等多个方面,对今人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