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世《小年夕同杨亦琳胡伯连对酌分赋明日立春》
扁舟徒泛泛,野泊傍江渔。客况惊残腊,流年逼小除。消愁今夜酒,偿债几行书。独有乡园梦,先春到敝庐。
孙嵩《行都钱岁》
插架馀残历,挑灯忆故乡。年光蛇赴壑,羁旅雁随阳。禁阙迎傩鼓,邻街祭灶香。英雄须自力,容易鬓毛苍。
林光《客中小年四首其一》
岁月不肯住,看看又小年。诗穷残腊后,杯引大江前。乐事思南土,闲情寄短篇。夜来风势恶,惊徙五更船。
文天祥《小年》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文天祥《二十四日》
壮心负光岳,病质落幽燕。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岁时如有水,风欲不同天。家庙荒苔滑。
范梈《小年日,仍宿北山》
腊日才过又小年,那堪泽国雨连天。儿童把酒传明烛,远想慈亲尚未眠。
陆游《祭灶与邻曲散福》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范成大《祭灶词》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苏轼《纵笔三首·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林光《小年二首·其一》
甲子春侵腊,燕京又小年。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数九晴看柳,书空仰羡鸢。此身吾自有,富贵乃浮烟。
刘克庄《岁晚书事》
门冷如冰尽不妨,由来富贵属苍苍。谁能却学痴儿女,深夜潜烧祭灶香。
传统祭灶诗
又逢腊月二十三,敬送灶王回皇天。备妥豆秸供马用,融化灶糖把唇粘。嘱告上天言好事,祈求下界保平安。三十夜里众神会,莫忘准时返灶前。
这些诗句描绘了小年这一传统节日的各个方面,包括节日的庆祝习俗、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