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故事围绕赵国和秦国的争夺和氏璧展开。
主要情节:
和氏璧的来历 :和氏璧是一块非常有名的美玉,赵国得到了它,秦昭襄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这块璧。蔺相如的出使:
赵王不敢直接拒绝秦国的要求,于是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蔺相如承诺,如果赵国得到城池,就将和氏璧留给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秦王的诡计: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发现秦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他利用秦王对美玉的喜爱,借口和氏璧上有瑕疵,成功骗回了宝玉。
完璧归赵:
蔺相如智取和氏璧后,连夜乔装打扮,将宝玉送回赵国。秦王在得知蔺相如已经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后,无奈之下只好放他回到赵国。
结果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的智勇之举,被赵王封为上大夫,这个典故后来演变成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完好无缺地归还原主,也形容事物完美无瑕。
这个典故展示了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权谋斗争和外交策略。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