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字元晦,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朱熹的一些名言名句:
存天理,灭人欲。
解释:保存人性中的天理(即道德原则),消灭私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释:比喻知识或思想的清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来维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解释:强调通过多次阅读来深入理解书中的意义。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知。
解释:知道一件事物,就会喜欢它;喜欢它,就会追求它;追求它,最终会了解它。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解释:年轻时容易变老,学习难以成功,因此要珍惜每一寸光阴。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解释:心胸宽广,则万事万物都能理解;心胸狭窄,则万事万物都感到困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解释:轻易就能看出春天的面貌,到处都是万紫千红的景象。
日醒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解释:每天要反省自己,有错误就改正,没有错误就更加勉励自己。
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
解释:学习读书需要耐心和细致,不能粗心大意。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解释:读书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缺一不可。
无欲则刚,有欲则柔。
解释:没有欲望则刚强,有欲望则软弱。
知行合一。
解释:知识和行动要统一,不能空谈理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见到贤能的人要想着向他们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缺点。
强本而节用,敦斯益寡欲。
解释:加强根本,节约用度,这样可以使人们的欲望减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解释:广泛地观察,有选择地吸取,积累得多,释放得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只学习而不思考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会有危险。
心外无物,心内无物,无物无理,无理无事。
解释:心外没有东西,心内也没有东西,没有东西就没有理,没有理就没有事。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解释:事情已经成功了就不去说它,事情已经做完了就不去谏阻,过去的事情就不去责备。
未见可思,则心自扰;未见可行,则心自疚。
解释:没有看到可以思考的地方,心里就会感到不安;没有看到可以实行的地方,心里就会感到愧疚。
言不妄发,发必当理。
解释:说话不能轻易就脱口而出,说出的话必须合乎道理。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解释:阅读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思考,思考过程中有想不通的地方就去阅读。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
解释:不要因为小的缺点而掩盖大的优点,不要因为众人的短处而放弃一个人的长处。
仁之发处自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