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篡改是指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故意对原有内容、数据或事实进行修改或伪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数据篡改:
在取得实验数据后,为了符合自己的研究结果,随意篡改和修改数据,包括主观取舍数据和篡改原始数据。
内容篡改:
在个人主观意愿的指导下对他人的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更改,删减或添加,完成后直接拿来使用,当做自己的知识成果。
实验记录和图片篡改:
篡改实验记录和图片,以支持特定的研究结论。
虚假陈述:
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提职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提供虚假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证明等。
曲解经典、理论、政策:
未经他人同意擅作主张对别人的相关信息或者文章、报告等文字信息进行修改,使之失去原有的含意。
论文篡改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违反了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也损害了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因此,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和打击论文篡改行为,包括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提高科研透明度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