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籍,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以下是《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和一些具体故事:
孝感动天:
舜是五帝之一,他的父亲瞽叟和继母多次想害死他,但他始终孝顺父亲,关爱弟弟。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最终成为天子,并把象封为诸侯。
戏彩娱亲:
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老莱子为了逗父母开心,穿上五色彩衣,手里拿着拨浪鼓,像孩子那样戏耍。他摔倒时装出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啼哭,以此来娱乐父母。
鹿乳奉亲:
春秋时期的郯子,为了疗治年迈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挤取鹿乳,奉养双亲。他差点被猎人当作麋鹿射杀。
百里负米:
孔子的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贫寒,自己吃野菜充饥,却从百里之外背负米回家奉养父母。
埋儿奉母:
汉朝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奉养母亲,和妻子商量把儿子埋掉,以节省粮食。结果挖出一坛金子,才免了儿子一死。
尝粪忧心:
东汉时期的丁兰,用木头刻成母亲的形象,每日侍奉如生。有一次他不知道母亲是否已死,就尝了她的粪便,发现母亲真的死了,于是号啕大哭。
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孝道的重视和推崇,但其中一些故事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和“尝粪忧心”也被认为过于残忍,不符合现代伦理观念。
《二十四孝图》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翻印和流传,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鲁迅在1926年创作的《二十四孝图》则是结合现实斗争,批判封建思想和反动势力的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