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hán ér l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 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而是形容非常恐惧。它出自《史记·酷吏列传》,原文是“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在这个成语中,“寒”指的是寒冷,“栗”是发抖的意思。成语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恐惧的程度非常深,以至于让人即使在不寒冷的情况下也会感到发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度的恐惧、惊恐或紧张情绪。
例如,在《聊斋志异·马介甫》中,有“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不寒而栗。”的句子,用来形容某人虽然外表并不强大,但内心非常恐惧。。
总的来说,“不寒而栗”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表达极度的恐惧和惊恐。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