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中提到的部分故事如下:
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为了救父亲,不惜在严寒中卧冰捉鱼,感动了上天,最终得到一条金色的鲤鱼,解救了父亲。
蔡顺拾葚异器:
蔡顺在路上拾到一个装满泥土的罐子,他将罐子里的泥土洗净后发现竟然是一颗白玉石,献给了朝廷,受到了皇帝的赏识。
郭巨埋儿奉母:
郭巨为了供养母亲,舍弃了自己的儿子,后来家境贫寒,儿子却突然归来,用自己的财产帮助母亲度过难关。
丁兰刻木事亲:
丁兰为了替生病的父亲买药,竟然在山中砍树卖钱,这种孝心感动了神仙,最后父亲病愈。
黄香温席:
黄香为了孝顺父亲,冬天时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暖床,使父亲免受寒冷之苦。
戏彩娱亲:
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老莱子孝顺父母,用美味佳肴奉养父母。为了让父母开怀大笑,七十岁的他经常穿着五色彩衣,手里拿着拨浪鼓,像孩子那样戏耍。
鹿乳奉亲:
春秋时期的郯子,为了疗治年迈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挤取鹿乳,奉养双亲,差点被猎人当作麋鹿射杀。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始终孝顺父亲,关爱弟弟。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获得大象和鸟的帮助,最终登上天子之位,并封象为诸侯。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他以仁孝之名,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这些故事通过夸张和戏剧化的情节,强调了尊老敬贤、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崇尚和传承。然而,鲁迅等人对《二十四孝图》中的某些故事提出了批评,认为其宣扬的是封建的孝道,甚至有些故事过于极端和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