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 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一部大型丛书,其全称是《钦定四库全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具体来说,《四库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按照内容分类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具体内容包括: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如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
集部:包括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等5个大类。
据文津阁藏本,《四库全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更多。
《四库全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