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经史子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的分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经部
儒家经典:包括“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十三经”(在“五经”基础上增加了《周礼》、《仪礼》、《尔雅》、《孟子》)。
注疏本:历代学者为十三经所作的注疏本,如《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孟子注疏》等。
史部
正史:如《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宋书》、《梁书》、《陈书》、《隋书》、《三国志》等。
编年史:如《资治通鉴》。
纪事本末: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
别史杂史:如《战国策》、《水经注》、《旧唐书》等。
诏令奏议:如《诏令集》、《奏议集》。
传记:如《列传》、《本纪》。
史钞:改编或删削众史的史书。
载记:记载某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时令:古时按季节制定的有关农事的政令。
地理:如《地理志》、《水经注》。
职官:如《职官志》。
政书:如《刑法志》、《食货志》。
目录:如《艺文志》。
史评:对历史著作的评论和分析。
子部
儒家:如《荀子》、《孟子》。
兵家:如《孙子兵法》、《吴子》。
法家:如《韩非子》。
农家:如《齐民要术》。
医家:如《黄帝内经》。
天文算法:如《周髀算经》。
术数:如《太玄经》。
艺术:如《考工记》。
诸录:如《世说新语》。
杂家:如《吕氏春秋》。
类书:如《艺文类聚》。
小说家:如《搜神记》。
释家:如《金刚经》。
道家:如《道德经》、《庄子》。
集部
楚辞:如《离骚》。
别集:如《陶渊明集》、《杜甫集》。
总集:如《全唐诗》、《全宋词》。
诗文评:如《文心雕龙》。
诗词:包括诗歌、词、散曲等。
这些分类法不仅有助于系统地整理和保存古代文献,也为后人研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