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两句诗运用了 “燕然勒功”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讲述的是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的故事。诗人通过这个典故,不仅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还流露出了对都护的敬仰和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
具体来说,诗人在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正在燕然山前线督战。这里的“都护”指的是河西节度使,而“燕然”则是山名,位于今天的蒙古国境内。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边塞的军事氛围,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
此外,诗人通过“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两句诗,还表达了自己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虽然诗人身处边塞,但心中依然牵挂着国家的安危和将士们的辛苦。
综上所述,“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两句诗通过运用“燕然勒功”的典故,既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和对都护的敬仰,又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受。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