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学派的名言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农业在民生中的核心地位。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农家学派名言:
“救荒不如备荒,备荒莫如急农时”出自清代魏源《吴农备荒议》。这句话强调了预防灾荒的重要性,并指出抓住农时是最有效的防备措施。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出自宋代翁卷诗《乡村四月》。这句诗描绘了乡村中农忙时节的繁忙景象,农民在完成了蚕桑工作后,紧接着又要进行插秧。
“无奈今年又苦旱,塘水少于衣上汗”出自清代赵俞《踏车曲》。这句话反映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农民们辛勤劳作却仍然面临水源短缺的困境。
“东风染尽三千顷”这句话意味着种田的人不需要等待布谷鸟来催促耕种,他们每天早起劳作,关系到全年的粮食供应。
“农为本,忠爱民”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农家学派逐渐走到世人面前,并得到了广大底层百姓的支持。农学以先贤神农为祖师,其基本的政治主张是劝耕桑、自给自足。
“民之所生,衣与食也”《管子》中记载的这句话强调了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的衣食住行。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墨子》中的这句话表明五谷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这些名言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体现了农家学派在民生思想方面的深刻见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