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岑参和王昌龄都是 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主要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他们的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高适(700-765),字达夫,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世称“高常侍”。他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岑参(715—770),南阳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他的边塞诗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言奔放。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他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这三位诗人并称“高岑诗派”,他们的作品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边塞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