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中国八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山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关于吕剧名称的由来,存在多种说法,以下是几种较为可信的解释:
由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
吕剧最早是由山东琴书这一说唱艺术演变而来。山东琴书,又称化妆扬琴或琴戏,是一种流行于山东的传统曲艺形式。1900年前后,广饶艺人时殿元、谭秉伦、崔兴乐等人将山东琴书改编成表演艺术,并首次上演了《王小赶脚》。由于他们流动演出时挑着道具驴头、驴臀,有人称他们为“唱驴戏”,后来因“驴”字不雅,改为吕戏,最终演变为吕剧。
与演出形式和道具有关
另一种说法是,吕剧因演出形式和道具而得名。在早期的吕剧表演中,演员常常使用纸糊的毛驴作为道具,进行“跑驴”形式的表演,因此被称为驴戏。由于这个称号不够雅观,经文人推敲音译,逐渐演变为吕戏,最终定为吕剧。
与演员构成有关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吕剧的名称来源于其演员构成。吕剧早期多为夫妻同台,演出内容多反映夫妻斗嘴、男女定情等“两口子戏”,因此被称为两口为吕,简称吕剧。
与地名有关
此外,吕剧的名称还可能与其发源地地名有关。有说法认为,吕剧因发源于临沂市吕剧团而得名,因为临沂市的地名中带有“吕”字,所以称之为吕剧。
综合以上几种说法,吕剧的名称由来主要是由于其起源于山东琴书,并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最终形成了这一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尽管存在多种解释,但吕剧作为山东地方戏曲的代表,其名称的由来与山东琴书的关系最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