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kuàizhì rén kǒu。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人们都爱吃,用来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这个成语出自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卷十,其中有“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的记载。
用法:
谓语:用于描述主语具有广受欢迎、被人传颂的特点。例如:“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脍炙人口。”
定语:表明所修饰的事物是受大众喜爱、广为流传的。例如:“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
近义词: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
反义词:平淡无味。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受到广泛喜爱和传诵的诗文、歌曲、电影、故事等。例如:“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内容深入浅出,真是脍炙人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