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挂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新唐书·李密传》,用来比喻 读书勤奋。以下是关于这个成语的详细注释和译文: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
成语解释
牛角挂书:隋末李密勤读的事迹。
故事背景
李密是隋末的一位学者和官员,他因家境贫寒而辞去了官职,专心在家侍奉祖母。为了不浪费时间,他在骑牛去郊外读书时,将一卷《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赶牛,一边读书。
主要人物
李密:隋末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后投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成为首领。
杨素:越国公,李密的贵人,发现了李密的勤奋并与其结交。
杨玄感:杨素的子嗣,后倾心结交李密并起兵反隋。
成语用法
作为谓语或定语,形容人读书勤奋。
相关典故
李密听说在缑山有一位叫包恺的高士,他打算向这位高士求学。为了不浪费时间,他在牛角上挂了一部《汉书》,这样就可以一边赶路一边在牛背上读书了。
译文:
李密用薄草制成的鞍鞯来骑牛,将一卷《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建议: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读书勤奋、刻苦,值得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