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字宁人,又字石户,度变姓名为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 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他出身于江南望族,本名顾绛,因敬慕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改名炎武。顾炎武在乱世中坚持读书写作,他的代表作《日知录》是一部“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顾炎武的家族在明末家道中落,他一生下来就出嗣,在顾炎武幼年时,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人是嗣祖顾绍芾和嗣母王氏。嗣祖顾绍芾字德甫,号蠡源,功名只是一个监生,但他天才俊逸,诗文书法都极好,备受人们的称道。顾炎武的高祖父、曾祖父和祖父分别是正德、嘉靖和万历年间进士。
顾炎武在清初被尊称为“开国儒师”,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许多地方都留下了逸闻佳话。在山东的足迹,是一段文化交融的厚重历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朝廷批准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从祀文庙,从此,他们被举世公认为清初“三大儒”。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