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有以下成语典故:
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齐王让他训练斗鸡。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又过了十天,纪渻子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一个月后,纪渻子说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史记·楚世家》,讲的是楚庄王即位后,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湎声色,并下命大臣们谏诤,而大臣们却不敢进言。直到有一天庄王游猎归来,让优孟进谏,庄王才幡然醒悟,从此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短短数年,楚国国势强盛,国力大增,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周公吐哺:
周公,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姬旦,指周公在吃饭时也接待贤士,以致吐出咀嚼着的食物。形容求贤心切。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讲的是周公旦在吃饭时,吐出嘴里的食物去接待贤士,形容他求贤心切,为国殚尽竭虑,废寝忘食,公而忘私,忠心耿耿。
桐叶封弟:
周武王死时,周成王尚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有一天,周成王和小弟弟叔虞在宫中的梧桐树下玩耍。成王一时兴起,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叶,用小刀切成“圭”的形状,送给叔虞并开玩笑说要封给他一块土地。叔虞欢欢喜喜地拿着这片梧桐叶做的“圭”,跑去告诉了周公。周公立刻换上礼服,赶到宫中去向成王道贺。成王不解,周公解释道:“天子说话要以‘信’为重,你既然说了要册封叔虞,就应当做到。”成王听后深感惭愧,于是将叔虞册封于唐地。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对诚信的重视,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文王拉车:
周文王姬昌看到姜子牙用直钩钓鱼且没有鱼饵,感到好奇便上前询问。姜子牙回答“愿者上钩,只等有缘人”。第二天,周文王领悟到姜子牙是位高人,赶紧去找他。文王真心请姜子牙帮忙治国,还说要亲自给他拉车,以示尊敬。周文王套上牛绳开始为姜子牙拉车,使出全身力气拉了八百一十八步,姜子牙被诚意打动,发誓要帮周朝稳八百一十八年。结果,周朝从建立到东周结束,刚好八百年左右,于是留下了"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