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汪姓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源于汪芒氏
汪姓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商时有汪芒国,国君为防风氏,漆姓,守封禺之山。后来防风氏被大禹所杀,国人迁居湖州的山里,称汪罔氏。战国时楚国灭越,汪芒氏也被攻破,后来逃到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改姓汪氏,即安徽汪姓。
源于姬姓
汪姓也出自姬姓,是周公之子伯禽之后。春秋时,鲁成公的庶子满因食邑于汪(在今山东省境内),其后人以邑为姓,即山东汪氏。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说:“汪氏之先出鲁成公支子,食采于汪,因以为氏。”。
少数民族汪姓
在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如女真族、蒙古族、满族等也有改为汪姓的情况。例如,元时翁观,即汪古,亦作黄掴、雍古部人以汪为氏。元代汪世显家族就是汪古部落之汪姓。满族汪姓在《清朝通志·氏族略》中有记载,汪姓世居沈阳。
翁姓改姓
翁姓避乱改姓也是汪姓的一个来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阳兴福里,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其长子处厚以祖父名为姓氏焉,即汪姓。
综合以上说法,安徽汪姓主要源于安徽的汪芒氏和山东的以邑为姓,其他少数民族和翁姓改姓也为汪姓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