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中秋节的来历和古诗词苏轼?

59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秋夕祭月习俗。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成为先民崇拜的对象。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苏轼与中秋节

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以其诗词和散文著称于世。他在中秋佳节之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以中秋赏月为背景,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宇宙和亲人的深刻思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他诗词

除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还创作了其他与中秋相关的诗词,如《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总结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其起源与上古时代的秋夕祭月习俗密切相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词句,成为中秋诗词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广为传颂。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和美好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