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也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来历丰富,融合了多种文化和历史背景。以下是春节来历的几个关键点:
起源与祭祀: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岁祭祀,古人会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
年兽传说:
春节还被称为过年,而“年”字本是“谷熟”的意思,由此引申为一年的收成。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他笑而不语,最终留在村中,并帮助人们驱赶了“年”兽。
古代历法与祭祀:
春节的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岁首祭祀活动,经过周、秦、汉等朝代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春节习俗。在古代,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春节的别称:
历史上,春节又称“新正”“元日”“元旦”“正旦”等。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包括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守更待岁、走亲访友道喜问好等,这些习俗逐渐演化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综上所述,春节的来历主要与上古时代的祭祀活动、年兽传说以及古代历法的演变有关。春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