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管
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行踪,确保他们不在危险水域附近玩耍。
在周末、节假日和放学后等时间段,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去向。
安全教育
对孩子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教育孩子做到防溺水“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等。
可以通过家庭会议、故事、视频等方式,反复讲解防溺水知识,让孩子牢记于心。
共同学习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学习防溺水知识,增强家庭安全意识,共同守护孩子生命安全。
可以模拟一些溺水场景,让孩子熟悉应对方法,增强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
提供安全环境
确保孩子活动的环境安全,避免在无安全设施和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如果家中有5岁以下儿童,且房屋距离池塘、小溪等自然水体25米内,应在院子或通向室外的房门安装门栅栏,以阻挡幼儿自行外出。
培养孩子的应急能力
向孩子传授一些基本的溺水自救和他救知识,例如,教孩子在溺水时保持冷静,尽量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告诉孩子在发现他人溺水时,应立即呼喊大人,切勿盲目下水。
履行监护人职责
家长要切实履行子女的监管责任,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醒未成年人在无家长陪同下,不得下水游泳或进行其他危险活动。
在孩子离开学校时段做到“四个知道”:知道自己的孩子去哪里,和谁一起去,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
社会参与
家长应积极参与社区和学校的防溺水活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家长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防溺水的意识,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