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主术训》
西汉·刘安
“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诫子书》
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赠村公》
唐·尚颜
“袖衣木突此乡尊,白尽须眉眼未昏。醉舞神筵随鼓笛,闲歌圣代和儿孙。黍苗一顷垂秋日,茅栋三间映古原。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
《天道》
五代·冯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道道甚分明。”
《菩提偈》
唐代·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些古文都表达了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思想,适合用来形容淡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