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打五九头,耕牛遍地走
解释:这句谚语表明,在春季到来时,要开始耕种,准备春播工作。随着天气转暖,耕牛被用于犁田。这是古代农耕社会的重要依据。
苞米下种谷雨天
解释:这句谚语意味着在玉米播种时,最好在谷雨时节进行,以确保玉米能够顺利发芽生长。
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解释:这句谚语说明在麦子被冰雹打后,只要及时施肥、加水和松土,麦子会迅速恢复生长,甚至长得更好。
不怕棉儿小,就怕蝼蛄咬
解释:这句谚语表达的是,虽然棉花幼苗小,但更担心的是蝼蛄等害虫的侵害。
插秧早,不如养秧老;养秧老,不如春耕早
解释:这句谚语强调,与其过早插秧,不如让秧苗长得老一些再插,而最好的插秧时间还是春天。
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解释:这句谚语表示,如果清明节时天气热得早,那么早稻的收成会比较好。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解释:这句谚语形容春雨对农业非常重要,雨下得多反而会让农民感到忧愁,因为雨水过多可能会导致作物病害。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解释: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大寒这一天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会延续到春分时节,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将会十分寒冷。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解释:这句谚语表示,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
雷鸣惊蛰迫,早秧放生节
解释:这句谚语说明,在惊蛰时节听到雷声,意味着春天即将到来,是播种早秧的好时机。
这些农事谚语是古代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现代农业生产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