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名句。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庸》名句: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解释:喜怒哀乐等感情未表现出来时,称为“中”;表现出来且符合法度时,称为“和”。“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普遍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万物各安其位,万物生长繁育。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解释: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隐蔽的地方就越容易显露,越细微的事情就越容易彰显。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在独处时要特别谨慎。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解释: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言行违背中庸之道。君子能在变动不居中做得适度,而小人则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解释:君子在和谐中保持中立,不随波逐流,也不倚靠他人。在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困窘时的操守,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解释:喜欢向人请教,喜欢观察近处的言论;隐瞒坏事而宣扬好事,把握事情的两端,用其中庸之道为民服务。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解释:有智慧的人喜欢山,有仁德的人喜欢水。
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志向不同,不能共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解释: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相反,总是成全别人的坏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解释:自身品行端正,不用命令也能做到;自身品行不端,即使有命令也不会服从。
这些名句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强调了适度、谨慎、诚实和公正等品德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名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