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大量杰出的诗人。以下是一些最著名的盛唐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代表作有《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称为“诗佛”。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代表作有《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他的诗作以清淡闲逸为主,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
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岑参(715-770),字子美,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曾任右补阙、起居舍人等职。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高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王昌龄(约698-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七绝写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西)人,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也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名相。他的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擅长边塞题材,诗作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尤擅绝句,被称“盛唐无出其右”。
这些诗人在盛唐时期的诗歌创作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诗仙”、“诗圣”、“诗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