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原文如下:
```
……做不做全由自己的便;那作品,像太阳的光一样,从无量的光源中涌出来,不像石火,用铁和石敲出来,这才是真艺术。那作者,也才是真的艺术家。——而我,……这算是什么?……”他想到这里,忽然从床上跳起来了。以先他早已想过,须得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了;投稿的地方,先定为幸福月报社,因为润笔似乎比较的丰。但作品就须有范围,否则,恐怕要不收的。范围就范围,……现在的青年的脑里的大问题是?……大概很不少,或者有许多是恋爱,婚姻,家庭之类罢。……是的,他们确有许多人烦闷着,正在讨论这些事。那么,就来做家庭。然而怎么做做呢?……否则,恐怕要不收的,何必说些背时的话,然而……。
他跳下卧床之后,四五步就走到书桌面前,坐下去,抽出一张绿格纸,毫不迟疑,但又自暴自弃似的写下一行题目道:《幸福的家庭》。 他的笔立刻停滞了;他仰了头,两眼瞪着房顶,正在安排那安置这“幸福的家庭”的地方。他想:“北京?不行,死气沉沉,连空气也是死的。 假如在这家庭的周围筑一道高墙,难道空气也就隔断了么?简直不行!江苏浙江天天防要开仗;福建更无须说。 四川,广东?都正在打。 山东河南之类?——阿阿,要绑票。 倘使绑去一个,那就成为不幸的家庭了。 上海天津的租界上房租贵;……假如在外国,笑话。 云南贵州不知道怎样,但交通也太不便……。他想来想去,想不出好地方,便要假定为A了,但又想,“现有不少的人是反对用西洋字母来代人地名的〔5〕,说是要减少读者的兴味。我这回的投稿,似乎也不如不用,安全些。”
```
赏析
《幸福的家庭》是一篇充满讽刺和批判意味的作品。鲁迅先生通过描写一个青年作家在构思一篇关于“幸福的家庭”的小说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挣扎,揭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理想中的幸福家庭:小说中,主人公设想了一个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生活温馨浪漫的家庭。他们住在宽敞的房子里,有独立的杂物房和书房,夫妻之间相互平等和尊重,生活充满了浪漫和情趣。
现实中的残酷生活: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主人公的家庭被各种琐事和困境所困扰,买柴、打翻油灯、女儿的哭闹声、妻子的阴凄凄的眼睛,这些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创作动机的矛盾
追求艺术:主人公在创作过程中,追求的是真正的艺术,希望作品像太阳光一样自然涌现,而不是像石火那样被敲出来。
生活所迫:然而,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考虑稿费和生计问题,甚至不得不虚构一个地方(A城)来寄托他对幸福家庭的幻想。
社会环境的讽刺
社会的动荡:小说开头,主人公在寻找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时,发现无论是北京还是其他地方,都充满了战争和动荡,无法找到一个真正的“幸福家庭”。
知识分子的困境:主人公作为知识分子,渴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来追求幸福家庭,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和绝望。
总结
鲁迅在《幸福的家庭》中,通过对比理想中的幸福家庭和现实中的残酷生活,揭示了社会动荡和知识分子困境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小说不仅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残酷,也反映了作者对真正艺术和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鲁迅通过这篇作品,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