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是 分析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分析美学是西方美学思潮之一,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随着分析哲学的产生而产生。分析哲学在反对形而上学的口号下,否定对传统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认为哲学的惟一任务就是对科学的语言进行逻辑的分析,阐明其意义。分析美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侧重于从日常语言运用方面分析美学和艺术问题,是美学的“取消主义”阶段。代表人物有后期的维特根斯坦等。他们认为传统美学建立在为美和艺术等下定义的基础上是完全错误的,各种美和艺术等并没有统一的本质,只有“家族类似”关系。
第二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今,从取消主义回到艺术和美可界定分析的立场,也称“后分析美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维特根斯坦等,他们主张在语言游戏与生活意义之中厘清美的问题,申明美学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人类自由的赋意活动。
第三阶段:
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根植于其哲学的基石之上,即语言、意义和现实的本质关系。他认为,艺术作品的本质在于其使用方式,而非其形式或内容。这一观点在《逻辑哲学论》中得到了体现,其中他提出“美是生活的形式”这一著名论断,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分析美学流派中,特别是他在后期对美学问题的深入探讨,强调语言、意义和现实的本质关系,以及艺术作品的使用方式。他的这些思想对20世纪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