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中,作者茨威格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托尔斯泰的外貌与内在精神,突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和卓越的品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句子:
抑的部分:
“这个出生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扬的部分: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这些句子通过对比,先是对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了贬低,随后又高度赞美了他的眼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读者对托尔斯泰的印象更加深刻。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使托尔斯泰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