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是明代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内容生动地描绘了农村过元宵节的热闹场面。
诗文
```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
诗文解释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没有月亮的元宵节不能算是真正的春天,有了灯,即使没有月亮也让人感到愉悦。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春天到来,人们如同美玉般娇艳;在灯火和月光的映照下,月亮也显得格外明亮,如同银盘一般。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街上到处都是穿着华丽服饰的村女,她们欢歌笑语,热闹非凡;人们聚集在一起赛神,祈求丰收和平安。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面对如此美好的时光和场景,如果不痛饮一番,又怎能对得起这美好的良辰美景呢?
总结
唐寅的《元宵》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元宵节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一句,巧妙地表达了元宵节离不开灯火与月光的陪衬,二者缺一不可,体现了诗人对节日氛围的细腻感受和对完美景象的追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