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推行“十四字”礼貌用语 :即“您”“您好!”“请!”“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遵守校园文明秩序:
贯彻执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内容,倡导“五心”,即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
课堂礼仪
课前:学生应在课前两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课业用品,静候老师到来,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课中: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
仪容仪表:
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少先队员每天按照要求系好红领巾。
入校、离校礼仪
入校时,按指定通道有序排队,不打闹、不喧哗,见到老师、同学要摆手微笑,向老师问好。
放学时,随班级队伍集体离校,主动和老师同学说“再见”,不无故在校园或校园周边逗留,放学路队整齐有序,不随意插队,保持队列队形。
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通过多示范、多指导,开展各种活动,如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
强化礼仪教育,培养文明习惯:
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人的文明习惯的养成。
开展“文明八开始”系列活动:
包括“文明从不说脏话开始”、“礼貌从排队买饭开始”、“友爱从关心同学开始”、“公德从爱护公物开始”、“卫生从不乱扔垃圾开始”、“健康意识从不吸烟开始”、“自尊自爱从男女生正常交往开始”、“孝敬父母从刻苦学习开始”。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通过社团活动,如合唱团、书画团、文学社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这些改革内容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