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通过狂人的自述, 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狂人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
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通过狂人的形象以及他的自述式描写,鲁迅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以及它对人性的摧残。
《狂人日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建议读者在阅读《狂人日记》时,可以深入思考鲁迅所揭示的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以及这种本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