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军的军衔体系相对复杂,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层级:
兵
上等兵
一等兵
二等兵
军士
伍长
军曹
曹长
士官
士官生(军校实习学员)
特务曹长(毕业未授衔的学员,相当于外军的准尉)
大尉
中尉
少尉
佐官
大佐
中佐
少佐
将官
大将
中将
少将
此外,对于没有军校毕业背景的二等兵,最高只能晋升到少尉。
这些军衔的对应职务也详细列出如下:
大将:总军司令、方面军司令、军司令、师团长
中将:方面军司令、军司令、师团参谋长、旅团长
少将:旅团长、军参谋长
大佐:联队长、师团参谋长
中佐:大队长、参谋
少佐:大队长、参谋
大尉:中队长
中尉:中队长、副连长
少尉:小队长、中队副
准尉:司务长、副排长
曹长:大队长、参谋
军曹:中队长、副连长
伍长:小队长、排长
这些军衔和职务的划分,反映了二战时期日军的等级制度和组织结构。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