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节,是农历七月十五的重要传统节日。其来历和习俗如下:
来历
道教说法:中元节源于道教的“三元”思想,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道教认为七月十五是地官大帝的诞辰,地官负责赦免人间罪恶,普度众生。
佛教因素: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有密切关系。传说目连为了救母亲,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盂兰盆会,供奉食物给孤魂野鬼,使其得以解脱苦难。佛教徒后来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盂兰盆会,逐渐与中元节合二为一。
民间信仰:民间认为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可以祈求保佑和平安。中元节还与自然信仰和天子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有关,人们会在这一天感谢大地母亲的馈赠。
习俗
燃放河灯:河灯也叫“荷灯”或“荷花灯”,底座通常用纸板或木板做成莲花形状。人们在七月十五日夜月明风清之际,将河灯放入江河湖水之中,以普渡孤魂野鬼。
祭祖:人们会在这一天准备丰盛的祭品,如水果、糕点、酒肉等,前往祖先墓地或家中设立祭坛进行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与敬意,并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子孙昌盛。
焚纸锭:人们会在中元节焚烧纸锭,以祭祀亡魂,祈求亡魂得到解脱。
祀亡魂:家家户户会在门前摆设祭品,屋檐下挂纸灯,照路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养他们的地方。
放水灯:在港口边,人们会举行放水灯活动,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
抢孤:台湾某些地方盛行在中元时举行“抢孤”活动,参赛者分成四队,爬上孤棚,争取孤棚顶端的祭品,这项活动吸引了许多观光客。
中元节不仅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更是一个体现人间温情和善举的节日。通过这些习俗,人们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与敬意,同时也祈求家族平安、子孙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