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和政治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教育的奠基者。
蔡元培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17岁考中秀才,18岁设馆教书,26岁考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1898年,他投身教育事业,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1901年,他任南洋公学总教习,1902年参与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还创办了爱国女校等。
1907年,蔡元培前往德国深造,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实验心理学和文明史等课程,对东西方文明有了新认识。1912年,他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等,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1917年,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作为教育部长,蔡元培不仅重新定义了教育的目的,也奠定了现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基础。他在中央研究院的工作同样卓有成效,他的远见卓识为中国科学事业铺下了坚实的道路。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蔡元培不得不从南京迁居上海,并最终在华山路303弄16号安顿下来。不过仅仅在这里住了29天,他便被迫迁往香港。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病逝,享年72岁。
蔡元培的一生跨越了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等多个时期,他始终坚持爱国和民主的政治信念,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革和文化建设。他的教育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