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时代背景是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具体来说,小说反映了1921年前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日益贫困。
政治和经济压迫: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但随之而来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同时,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使得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社会动荡:
鲁迅在1919年回故乡期间,亲眼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他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这些经历成为他创作《故乡》的素材。
个人经历:
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1919年12月最后一次回到故乡绍兴接母亲等人到北京居住。在这期间,他卖掉了绍兴的老屋,买了北京西城八道弯宅第,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为《故乡》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综上所述,《故乡》不仅是对鲁迅个人经历的反映,更是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