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心理学主要探讨的是人们在观赏悲剧时产生的心理反应和情感体验。以下是一些关于悲剧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悲剧作为一种审美活动
悲剧主要是一种审美活动,而非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悲剧通过舞台表演艺术传达一种“苦难”,让观众有充分的余地去想象,这与实际生活中的苦难是有区别的。
悲剧快感的来源
悲剧快感主要来源于审美意义上的同情,而非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同情。审美同情是完全超功利的活动,引起的是“内模仿”,是与客体的活动平行的,不会引出任何实际结果。
悲剧快感的来源还可以追溯到恶意说,即人性中的某种原始的野蛮残忍。这种恶意说认为悲剧快感来自于从祖先那里继承过来的对流血和给别人痛苦的渴望。
心理距离说
悲剧心理学中提到的“心理距离说”认为,悲剧通过艺术媒介“过滤”后的苦难,使观众与悲剧场景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从而能够更客观地欣赏和感受悲剧。
悲剧与宗教、哲学的关系
悲剧和宗教与哲学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密切相关。悲剧表现的是理想化的生活,或者说是放在人为的结构中的生活,这与宗教和哲学探讨的终极问题有着深刻的联系。
悲剧的审美价值
悲剧通过展示理想化的生活和人物的命运,能够引发观众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感受痛苦和灾难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价值。
悲剧与崇高感
悲剧能够引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产生一种崇高感。这种崇高感是悲剧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极端苦难时的心理反应和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悲剧心理学主要探讨了悲剧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本质、悲剧快感的来源、心理距离说、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审美价值以及崇高感等方面。这些观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观赏悲剧时的心理过程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