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它强调了通过反复阅读来深入理解书籍内容的重要性。这句话的出处是 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原文中记载了董遇对从学者说的话:“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字季直,是一个性格内向但热爱学习的人。在他的时代,关中地区战乱不断,他与哥哥董季中一起投奔了将军段煨。董遇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老子》和《左传》等经典著作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制作了详细的注解。当有人向他求教时,他总是鼓励对方先读上一百遍,以便通过不断的阅读来领悟书中的深刻含义。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籍的内容,从而掌握其核心思想和精神实质。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也适用于个人的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
虽然有些资料提到这句话也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但实际上,陈寿在《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中更为详细地记录了董遇的这一观点。因此,在引用或了解这句话时,应当准确引用其出处,以避免混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